close

照片 025  

很害怕,要是找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這輩子很可能就會鬱鬱而終。

總覺得像是禁錮在一個無法伸展的軀殼內,沒有好好讓她發揮所長,仿佛在很久之前,她已經停止成長或是怎樣都像在原地踏步。
學生時期的我,最喜歡的上的科目總是那幾個,作文、美術、歷史等等。
猶記得以前補習時的才藝活動手中捏著黏土創作的觸感和上完釉彩完成作品後的興奮。
更小的時後我喜愛繪畫,少女漫畫插圖著色什麼都愛。大約從那時後起我也特別喜歡看書,各類童話故事、巧連智甚至是星座書鬼故事,以前家裡還會訂那個類似十萬個為什麼的兒童百科叢書。(順序可能有點錯亂) 我是那種會讀國語日報,也會把校刊發行裡內的文章都看完的小孩。似乎與之同步的是那個時候就開始寫點小東西,但也說不上喜好,就是很自然而然的寫日記,也愛用文字描述著故事裡人物的個性與容貌。
而我參加的社團從來都只有合唱團,才藝學的是鋼琴與學芭蕾舞。
基本上,讀到這裡大概就知道這個人的調性落在哪裡了。
 
但很抱歉,即便是如此也沒使我覺醒過來善待栽培可能成為我未來助力的才能。
 
為什麼我突然提到這些事呢?那是因為我最近看的書都在強調一個天命的或是天賦的概念。主要是在指出人應該好好培養他們那些他們本來就會運用或是擅長的能力,而不是刻意勉強自己學習其它不適合自己的生存技能,即使透過學習可以進步,但是效果卻有限也絕不可能達到頂尖。既然如此,還不如好好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迫使我不得不去回溯過去的我,以前的我,怎麼渡過?又在做些什麼?
我不斷拼湊那些碎片般的過程,正如書上所言,當我們還小的時後,內心的驅動與渴望讓我們不假思索的就去做那些我們天生就該做的事。但當我們越長越大時,社會世俗的規則與約束讓我們本應發揮技能的機會越來越少甚至幾乎遺忘。當細細回想這一切時,接踵而來的衝擊便是"魔法消失"的殘酷。
 
爾後,我樂此不疲的閱讀有關心靈成長、心理學或是人格分析的書籍,一部分是來自於興趣,另一部分就是期待在書中能找到開啟自己的鑰匙。
人越大了性格也變了,在不熟悉自己的人面前,比以往多了矜持與冷靜,雖然我記得以前的我並不是這樣的,由於自身內心臉孔與外在可能是一個極致的反差,所以我欣賞的特別多是演員,擅長內心戲窺視人性掌握邊緣情感一流的演員,特別能挖掘出感同身受的共感。這與以上所言,我後來發現這是一種內心的"代償機制",因為自身無法具體實現的意象寄託,看別人的戲流自己的淚,意會別人詮釋的角色共鳴自己的靈魂。
 
還在看那本"讓天賦自由",還在尋找人生中那把關鍵的鑰匙,回想書中做自己喜歡的事該有的舒暢。上一次我感受到飄飄欲仙的美妙時刻就是在參加完配音班考試之後,事後完全忘了自己究竟何時回到家的,只記得嘴角失守的我走在路上感覺每踏一步都像是漫步在雲端。儘管當時完全不知道結果如何,雖然隱隱有勝卷在握的預感,但鼓起勇氣跨出去,不可置信的告訴自己"我做到了" 真的讓我如獲鼓舞。
無論如何那是一次感受很美好的經驗,後續便是後話。anyway書中大致是要傳達僅是記住這樣感覺吧,令人感到很遺憾的是,這樣的經歷不太多,那些斷層的靈感又該如何尋回?我也不禁想問近來的自己,是否我還在遵循"不適合"自己的道路,否則為什麼我感受不到那種難以言喻的感受,搜尋不到生命路程的提示,究竟要如何才能找到的天命的破口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觀點 個人成長 me
    全站熱搜

    ab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