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地球,一億一千四百萬年前,一個旭日初升的清晨:
  在這個星球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朵花,正綻放開來迎向陽光。這是宣告植物生命進化轉變的關鍵事件,雖然在此之前,植物早已經覆蓋這個星球好幾百萬年了。當時的條件可能並不適合花兒遍地綻放,因此,這第一朵花也許很快就雕謝了,而花朵的綻放在當時也必定是相當罕見的。然而,有一天,當一個關鍵性的臨界點到達時,突然之間,整個星球到處彌漫著各式各樣的色彩和芳香——如果有一個觀照的意識在此觀察,就會目睹這一切的發生。
  
      多年以後,這些優雅而芬芳,我們稱之為“花朵”的存在,在另外一個物種的意識進化當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人類逐漸地被花朵吸引並為之著迷。隨著人類意識的進化發展,花朵極有可能是人類所珍視的事物當中,第一個沒有實用價值而且與生存無關的。花朵也為無數的藝術家、詩人、神秘學家帶來了靈感。耶穌教導我們:從對花朵的省思中,向它們學習如何生活。
     
      據說佛陀曾經在一次默示中,拈花不語,只是凝視著它。半晌,一位名叫大迦葉的僧人,若有所悟地開始微笑。據說他是唯一領悟了這個開示的人。根據傳說,那個微笑(也就是說,那個領悟)被二十八位大師相繼傳承下來,後來就成為了禪宗的起源。
  
      看出花朵的美麗,能夠喚醒人類(無論多麽短暫)去正視他們自己最深處的本體(being)——也就是他們的本質——之中的美麗。首度體會到“美”,是人類意識進化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喜悅和愛的感覺是與那個體會息息相關的。
     
     如果沒有這樣全然的領悟,花朵就不會成為我們內在深處那至高至聖、無形無相的一種有形的表達。和孕育它們的植物相比,花朵是瞬間即逝、脫俗空靈(ethereal)、更為嬌貴的。它們仿佛是從另外一個領域來的信使,是有形世界和無形世界之間的橋梁。它們不但具有令人愉悅而且優雅的香味,同時也帶來了來自心靈世界的芬芳。如果我們用比較廣泛的定義來使用“開悟”這個字,而不是從傳統定義上來說的話,我們可以把花朵視為“開悟”的植物。
 
     任何領域的生命形式——舉凡礦物、植物、動物或是人類,都可以說在經歷“開悟”的過程。然而開悟是極為稀有的,因為它不僅僅是進化上的一個突破——它同時意味著發展中的一個斷層,從不同層次的本體跳躍到另一個。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物質性的減少。
  
      有什麽東西會比石頭(最密實的一種物質形式)更為沈重而且不容易穿透的呢?然而有些巖石的分子結構經歷了一些轉變,變成了透光的水晶。有些碳元素,經過無法想象的高溫和高壓,轉化為鉆石,而有些重礦物則轉變成為寶石。
    大部分在地上爬行的爬行類(最固著於土地的生物),幾百萬年來都毫無改變。然而它們之中,有些後來卻長出了羽毛和翅膀,變成了鳥類,抗拒了長久以來拖住它們的地心引力。它們從爬行類進化為鳥類,並不是變得更善於爬行或是步行,而是完全超越了這些行為。
   
定靜和警覺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就一直對人類心靈有著重要的意義。就像所有的生命形式一樣,它們當然也是萬物之中的那個至一生命(one life)、至一意識(one consiousness)的短暫顯化(manifestation)。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義,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著迷並感覺親切,就是因為它們脫俗空靈的特質。
  
      人類的認知(perception)當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臨在(presence)、定靜和警覺,他們就能夠感受到神聖生命的本質,這本質就是在每個創造物和每個生命形式當中永存的意識或靈性,同時人們也能夠認識到,它和人類自身的本質是合一的,所以能夠愛它如己。然而,除非上述這種情形能夠發生,否則大部分的人類只能看到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無法覺察到它們內在的本質,就像人類只會認同於他們自己肉體和心理上的形相,而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本質一樣。
  
       然而,對於花朵、水晶、寶石或是鳥類來說,即使一個沒有臨在,或是臨在很少的人,都可能偶爾感受到:在這些物質存在的形相之外,有更多難以言喻的東西。而這些人可能完全不知道,這就是他們會被這些東西吸引並且感覺如此親切的原因。
  
       由於花朵空靈的本質,相較於其他的生命形式,它的外相比較不會遮掩其永存的靈性。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所有新生的生命形式——嬰兒、小狗、小貓、小羊等,它們是如此脆弱、嬌柔,在物質世界中尚未完全成形。天真、嬌柔和美麗——這些不屬於這個塵世的特質,還是能夠從它們的內在閃耀出來。它們甚至會讓那些感覺比較遲鈍的人都忍不住開心起來。
  
       所以,當你全神貫註,並且對著一朵花、一顆水晶或一只小鳥沈思冥想,但在心智(mind)上不去定義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成為你進入無形世界的一扇窗戶。你的內在會有個開啟(即使很小),讓你因而進入心靈的領域。這就是為什麽自古以來,這三種“開悟”的生命形式,在人類的意識進化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方說,蓮花之寶是佛教的一個重要象征,而白鴿,在基督教中代表著聖靈。它們一直在為人類註定要發生的一個更深遠的地球意識轉化奠定基礎,而這正是我們現在開始目睹到的心靈覺醒的現象。
 
本書的目的
 
       人類已經為意識轉化做好準備了嗎?這個內在意識的綻放將會如此的徹底深遠,相較之下,植物的開花綻放,無論是多麽美麗,都將相形遜色。人類真的能夠減低他們受到制約的心智的結構密度,變得像水晶或寶石般透明,讓意識之光穿透嗎?他們是否能夠抗拒唯物主義和物質性如萬有引力般的吸引,而超越對外在形相的認同?這種對外在形相的認同讓人類的小我(ego)得以存活,並且將他們囚禁在自己性格的牢籠中。
    
  這種轉化的可能性,一直是人類所有偉大的智慧教導所傳達的中心思想。那些使者——佛陀、耶穌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大師,就是人類最早綻放的花朵。他們是先驅者,是稀有而珍貴的存在。在當時,意識的普遍綻放還是不太可能,而且他們所傳達的訊息大部分都被誤解,並經常被嚴重地扭曲。當然,除了少數的幾個人之外,人類的行為也沒有因此而轉化。
  現在的人類,是否比以前這些大師在世時準備得更充分了呢?為什麽應該是這樣呢?你到底能做什麽,好讓這個內在的轉變發生或是加速發展呢?舊的小我意識狀態的主要特點是什麽?哪些跡象可以用來辨識新萌生的意識呢?本書將會涉及這些問題以及其他重要的議題。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本身就是從正在揚升的新意識當中出現的轉化工具。這裏提出的論點和觀念雖然重要,但它們其實都是次要的。它們只不過是指向覺醒的路標(sign post)。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轉變已經在你之內發生了。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你的心智再增加一些新的資訊或信念,或是試圖說服你相信什麽,它是為了要帶來意識的轉化,也就是:覺醒。就這點來說,這本書並不“有趣”。所謂“有趣”是指:你可以和它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心智裏玩弄這些觀點和概念,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這本書是關於你的。它不是會改變你的意識狀態,就是會對你而言毫無意義。它只會喚醒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
 
      很多人(但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了,而且隨著更多個人覺醒的發生,集體意識的動能也會跟著增加,所以對其他人來說,覺醒就變得更加容易。如果你不知道“覺醒”是什麽意思,請繼續讀下去。只有當你覺醒時,你才可能了解這個詞的真意。短暫的一瞥就足以啟動覺醒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的。對有些人來說,那個短暫的一瞥會在閱讀本書的時候發生。而對很多甚至不了解覺醒是什麽的人來說,這個過程可能已經開始了。這本書可以幫助他們覺察到這一點。覺醒的過程,在某些人身上,可能經由遭受損失或痛苦的方式開始,有些人則可能是經由接觸到某位靈性老師或是某些靈性教導開始,或是經由閱讀《當下的力量》或其他充滿靈性生命力因而具有轉化力量的書籍,也有可能是以上各種經驗的組合。如果覺醒過程已經在你之內展開了,閱讀這本書將會加速並強化這個過程。
 

 

作者: 當代心靈大師 ─艾克哈特.托勒

《form第一章節:人類意識的綻放》
arrow
arrow

    ab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