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9399_10204471298842556_9110215642361657333_n  

哲學與心靈書籍的概念是否互有矛盾衝突,一個強調當下,一個強調思維。
如果沒有思想沒有批判哪來的哲學。是的,我尚未讀完許多哲學家思想家的著作,但是已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我的認知裡,別說是改變人類思想啟蒙赫赫有名的哲學家,或者是作家、藝術家,多半是具有感性的靈魂或是擁抱孤獨的特質,如果沒有激烈交鋒的思維或是歷經顛沛流離的心路歷程,如何能創作出引發人類共鳴的作品。
心靈書籍關心的則是當下,不在意過往與未來,心智與思維則是引起人類痛苦的源頭。

書中提到人的內在本具有神性且是詳和平靜的,只是大部分的人無法感知它,因為我們的腦袋隨時隨地都在運轉,那是心智在腦中運作的嗡嗡聲,它取代了真正的我們,而痛苦成為了餵養他們的養分,無意識的以為那就是我們自己本身。是的,我記得我自己也曾講過,自己也有悲觀型的思考,甚至認為它就是自己的一部分,並以此為思想層次與創作的養分。
但著實這兩者的概念是有所衝突的,甚至連我之前所研究人類學策略運用的部分,與靈性教導都可說是有著一部分矛盾的。但是,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甚至於是自己,本是矛盾無所不在。

本書籍也大量運用了耶穌與佛陀的靈性啟發,但這只是一個概念,一個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概念,就如書中所提,

所有的文字與語言本身並不重要,它們只是指向真理的手指,而不是真理本身,它是抽象的工具,就像路標一樣指向自身之外。

若說文字就是力量,大多數人都不會反對,但是上面所提到的,我也認為那也是對的。
拘泥於文字層次會讓人忘記實相,或許這也指向書上所說的"當下",知其意不知其行,或是它代表的真正意義。倘若知道其真意,那文字本身就再不重要了。
無論認同本體、還是心智,與開創新思維,隨著不同的角度及看法或許相駁。但是誰又能保證誰能說得準,誰說的才是對的,或許本就是形相是空,而你就是我。

雖然平時偶然就會接觸類似的書籍或資訊,但沒有如今年如此頻繁。或許,冥冥之中有所感知什麼,默默做著準備與尋找人生答案。儘管有些事我面臨著衝擊,而我也沒有如我所想的處理的更好,當所有涉獵的知識或吸收的觀念全都拋之腦後,這不禁讓我覺得沮喪,難道我之前所感知到的都是平和的假相?一點用都沒有嗎?

但是後來靜下來想了想,不,不是這樣的。如果我沒有經歷過讀過留意過,便與文字不會有交集,也就沒有所謂的ㄧ念之間,也就沒有所謂的關係建立與修復,也就不會有他人存在,甚至不會在這裡敲下這些文字。

即便沒有馬上變好,但也不至於太糟,而且這甚至不是字面上好與壞的定義差別而已。當我做了這些事情,或許往外在世界尋求慰藉安慰的人不會理解往內在世界探索的人的想法,甚至嗤之以鼻(我真的遇過)。
那些你得知的,也許現在你尚未明顯感受到它的幫助,但或許,它已經漸漸內化的在影響著你,只是你還未知曉而已。

在這麼艱難的時刻,我還可以在思維的縫隙中擠出這篇來,或許自己其實沒我想的那麼難受,或許我還未正視恐懼,或許那只是活在我想像中的恐懼,或許我已在試著轉化恐懼,我無法辨認。但是我知道,在猜臆下去,又是一個陷落,正中下懷。

arrow
arrow

    ab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